危害癥狀:為害葉片、莖、果實和果柄。以葉緣及未成熟果實最明顯。苗期和成株期均可染病。一、葉部:開始呈水漬狀小點,隨后擴大成深褐色不規(guī)則斑點,無輪紋,四周具有黃色暈圈,濕度大時,病斑后期可見發(fā)亮的菌膿;二、莖部:首先形成米粒狀大小的水浸狀斑點,病斑逐漸增多,擴大,隨著病班的擴大顏色由透明色到灰色,再到褐色,最后形成黑褐色,形狀由班點擴大為橢園,最后病班連片形成不規(guī)則形。在潮濕條件下,病斑后期有白色菌膿出現(xiàn)。三、葉柄和莖桿:與葉部癥狀相似,產生黑色斑點,但病斑周圍無黃色暈圈。病斑易連成斑塊,嚴重時可使一段莖桿變黑。為害花蕾時,在萼片上形成許多黑點,黑點連片時會使萼片干枯,不能正常開花。四、果實:幼嫩果實初期的小斑點稍隆起,果實近成熟時病斑周圍往往仍保持較長時間的綠色。病斑附近果肉路凹陷,病斑周圍黑色,中間色淺,并有輕微凹陷。細菌性斑點病癥狀與細菌性瘡痂病的癥狀相似,主要區(qū)別是受該病菌侵染后果實不腐爛,莖桿、葉片維管束發(fā)病,木質部不變褐。
發(fā)病規(guī)律:播種帶菌種子能引起幼苗發(fā)病。在環(huán)境溫度25℃以下,相對濕度80%以上時,有利發(fā)病。因此,保護地番茄往往造成嚴重的危害。一、越冬與初侵染源。病原在種子上、病殘體及土壤里越冬。特別在干燥的種子上,病原可存活20年,并可隨種子遠距離傳播。播種帶菌種子,幼苗即可發(fā)病。二、傳播特點。通過雨水飛濺和農事操作傳播,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。
病害病原:病原為丁香假單胞菌番茄葉斑病致病型,屬細菌。一、形態(tài)。短桿狀,單細胞,直或稍彎,大?。?.1~1)ymx(1.5~4)um。二、特性。革蘭氏染色陰性,能產生綠色螢光。三、寄主。這種病原可以侵染番茄、辣椒。人工接種可為害茄子、龍葵、毛曼陀羅和白花曼陀羅。
防治方法:30%王銅懸浮劑(低毒)
使用50-71毫升/畝噴霧(保護性)
于發(fā)病初期開始施藥。每隔7天施藥1次,視病情發(fā)展連施2-3次。均勻噴霧。噴藥時注意葉片正、反面噴酒均勻,避免漏噴。大風天或預計1小時幾降雨,請勿施藥。本品是由王鋼原藥、適宜的助劑和填料加工而成的保護性殺菌劑。其具有較好的粘附、分散性,噴到作物上后能粘附在作物表面,形成一層保護膜,不易被雨水沖劇。在一定溫度條件下,起到殺菌防病作用。須按照規(guī)定的使用里進行施藥,不可任意提高使用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