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癥表現:萵筍即莖用萵苣,其地上莖肉質脆嫩、味道鮮美,是消費者喜食的蔬菜佳品。然而,在萵筍肉質莖膨大期,容易空心,降低了食用價值,嚴重影響萵筍品質,許多萊農常因不能有效預防萵筍裂莖,而使經濟效益嚴重下降。
發(fā)生原因:1、與品種有關。不同萵筍品種表現出來的抗性不同。
2、與水肥有關。一般是肥水供應不均,忽早忽澇,裂口多。特別是在肉質莖成熟時,外皮已木質化,此時大量澆水,肉質莖突然膨大,表皮不能隨之膨大而裂口。另外,硼元素缺乏的情況下,萵筍體內維生素C含量減少,植株抗逆和抗病能力下降,肉質莖表易裂口。
3、在食用莖膨大期間遇強冷空氣,使根系活力減弱,吸水、肥能力下降
4、與采收過晚有關。萵筍收獲期過晚,易造成裂口出現,使得其品質下降。
解決方案:1、根據當地情況,選擇適宜品種
2、加強肥水管理。管理重點:當離筍心葉與蓮座葉齊平時,其莖部開始膨大,應澆小水并追施速溶性肥和葉面肥。注意這次水肥必須適時,過早過晚對肉質莖的生長都不利。開始澆水以后,莖的膨大速度加快,需水、肥量增加,地面稍干就澆,澆水要均勻,水量要適中,嚴防大水浸灌。地能進人時,淺松土破板結,結合澆水,再追肥1-2次,噴施葉面肥1次,可預防莖部裂口出現。
3、適時收獲。當萵筍主莖頂端與最高葉片的葉尖相平時為收獲適期,此時肉質莖已充分膨大,品質脆嫩,不易出現莖裂。
